心理健康小课堂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学上对精神内耗是这样解释的:人们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就会处于所谓的内耗状态。这种状态带来的疲惫感产生于内心而非身体劳动。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心理保健意识,树立科学心理健康观念,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下面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1心理健康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2常见的心理问题来源
环境适应问题
大学不同于初高中,其生活与学习节奏与从前有很大的不同,初入大学的学生可能会因此经历在饮食习惯、气候、语言上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与适应。
学习问题
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
人际关系问题
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性格与情绪问题
过度关注“我”实际上是精神内耗产生的主要原因。追求完美,遵循理想原则的“超我”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就容易过度内省。崇高而理想化的成就目标使大学生一次次碰壁,逐渐形成诸如“我是如此无用”等不合理信念,陷入无止境的自我怀疑中。
3常见问题的应对方式
躯体反应不适
具体表现:躯体上的一些不舒服的状态,如头痛、腹部不适、心悸、头晕等,出现了经常变化的不典型症状,但医学检查却又查不出具体病因。
调试方法
(1)注意饮食规律,保持均衡饮食。
(2)加强锻炼,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3)提高睡眠质量,养足精神,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疲倦感
具体表现:感觉浑身倦意,肌肉无力,说话有气无力,总是伸懒腰、打哈欠,易激怒、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调试方法
(1)树立正确健康观,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
(2)不要过于紧张地要求自己,松弛有度的安排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要把工作和生活时刻搅在一起,保留“童心”,多为生活增添乐趣。
(4)经常看户外风景有利于减轻疲劳,工作和学习之余可以安排一些踏青、郊游等活动。
失眠
具体表现: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
调试方法
(1)睡眠限制疗法:制定并遵守严格的床上休息时间。无论晚上睡了多久,是否疲倦,早上都要按时起床,养成规律的生物钟,以达到缓解失眠的目的。
(2)松弛疗法:睡前把大脑放空,使精神放松,可以听些舒缓的音乐、泡脚、洗热水澡等。
(3)行为疗法: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床铺舒适、光线柔和、减少噪音,睡前避免从事过于兴奋、紧张的活动。
抑郁情绪
具体表现:
(1)身体状况: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不高、颈肩僵硬酸痛、容易掉发、体重下降、无法从睡眠状态清醒过来,持续头痛等。
(2)情绪状态:心情沮丧、焦虑暴躁、心神不宁、脑中充满负面想法、沉浸于无力感,以及每逢季节转换之际,就会萎靡不振等。
(3)行为举止:思维迟钝,做事情十分缓慢,缺乏激情和动力。
调试方法
(1)学会接纳自己,拥抱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不足。
(2)回忆闪光、愉快的场景,学会自我欣赏,把自己从不良情绪中引导出来。
(3)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向家人、同学、朋友倾诉内心的感受。
(4)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尽力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思维,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必要时辅助药物治疗。
(5)学会放松,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
4常见误区
1我就是身体不舒服,不是心理问题
当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身体也会有相应的症状表现,如:失眠、头晕、心慌、消化不良等等。身心健康是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的,同学们要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
2心理问题就是心情不好,不需要专业帮助
我们会因为一些挫折事件而出现一些情绪困扰,如果它没有对身心造成较大的影响,持续时间也不长,自己能够调整,那么可以认为不是心理问题。
而如果情绪困扰是因为经受较为强烈的刺激导致的,并且出现了一系列的生理、心理、行为症状,持续时间长,感觉自己无法摆脱,此时要及时地去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已经到了难以自控或者躯体症状不断呈现且持续时间达到半年之久,要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3去心理中心的同学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
学校心理中心不仅帮助同学们解除心理困扰,还提供人际关系协调、学业发展、恋爱指导、生活适应、家庭关系协调等发展性咨询服务。
此外,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工作,主要是帮助同学们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让同学们能更好应对困难和挫折。因此,当你需要帮助时不要犹豫,大大方方前往心理中心。